欢迎您来到绍兴写字楼网!
000
去年7月,内蒙古戈壁深处的海力素风电场一期5万千瓦并网送电,这个风电场的投资者,是远在浙江的老牌制造企业——盾安集团。
再翻看盾安近几年的发展史,绿色足迹清晰可见:2008年,盾安发展大厦以高达65%的节能率树立浙江建筑节能标杆,2009年,低排放的太阳镁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始在宁夏崛起,2010年,盾安在风电核电两大清洁能源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2011年,基于城市污水源的"零污染”可再生能源开发全面铺开……
产业众多,但都围绕着"绿色低碳”这一核心。盾安集团,这家曾只有制冷设备与零部件这一核心主业的传统制造企业,以低调务实的姿态,悄然完成了从清洁能源到科技房产再到绿色生产方式的转型与布局。从2006年转型起步到2010年,盾安保持了36%的年复合增长率,至今已位列中国500强企业第384位,杭州市大企业大集团竞争力第4位,率先走出传统制造业发展瓶颈,实现企业完美转型。
"盾安在产业转型升级里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更美的时光,”盾安掌舵人姚新义如是说。
绿色转型
"环保”两个字,对有些企业来讲是约束,对有些企业来讲是机遇。
盾安早在2006年、"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就开始了面向绿色低碳产业的转型探索。
"企业的成功离不开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一环,谋求长远发展的企业必须具有全方位的责任意识,打造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追求企业、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将会为企业构建一个借势而生、顺势而为的宏大发展格局,”盾安董事局主席姚新义的这一番话为企业转型定下绿色基调。
转型第一步,从产业的选择开始。当年,盾安集团董事局提出了"由传统制造业向先进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全面转型升级”的具体战略构想。整个十一五期间,盾安围绕上述产业的投资规模合计达60亿元以上。"绿色低碳”在盾安人看来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前景无限的前沿产业。
在这场产业的转型升级中,盾安及时把握住了国家倡导的"西部开发”和"节能环保”两大政策方向,在内蒙、宁夏等西部地区大力布局具有国内国际一流水平的风电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光伏产业园区和镁合金循环经济工业园,目前已完成了以节能环保为特征、以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为核心的各产业布局。
转型第二步,在产业的推动上,"做行业的数一数二”,这一盾安对进入产业的要求以近乎苛刻的方式被写入盾安企业宪章。而在盾安划总监李晖看来,姚新义董事长极为倡导的"诚信、尊重、专业”的企业文化是盾安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对外界的承诺必须说到做到”,从而使低碳这一口号在盾安层层落实,不流于表面。
先人一步拔头筹,盾安由此奠定了在低碳产业中的领先地位。在为社会环境做贡献的同时,盾安也为社会财富的增长做出巨大贡献:2010年盾安集团的年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与2005年相比,销售收入增长4.64倍,利税增长6.12倍。
绿色能源
绿色能源(或称清洁能源),是环境保护和良好生态系统的象征和代名词。在风能、光伏、核能以及领先的污水源热泵领域,都可以看到盾安活跃的身影。
在内蒙古,盾安集团投资的风力发电场第一期5万千瓦已于2010年7月并网送电,2010年12月通过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执行理事会核准注册,获得"碳交易”资格。据测算,每年可减少约9.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获取碳收益约800万元。
盾安风电产业链也日趋完整,目前已形成从核心部件、电机、整机制造到风电场运营的产业战略布局。按照发展规划,盾安集团的海力素风场二期、杭锦旗等项目正在推进,并建成11个测风塔,未来将有更多清洁能源源源不断地奉献社会。
在光伏产业方面,盾安环境的募资项目,内蒙古巴彦淖尔6000吨多晶硅项目一期于2010年4月1日正式动工,预计2011年下半年建成试产。10兆瓦的发电项目也已获内蒙古发改委批复,前期实施工作推进中。
同时,盾安在先进装备——核级空调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助力中国核电事业的发展。
2008年2月,盾安环境一举打破中国核电站制冷设备国外厂家垄断,成功中标秦山核电站扩建项目(方家山工程)和福建福清核电站一期工程,成为国内第一家为核电站配套生产核级冷水机组的厂家。在之后的两年内,又相继成功研发出具国内一流水平的抗震级风冷机组、核级空气处理机及核级表冷器等一系列的产品。2009年12月,研发成功世界首台具国际领先水平的核级满液式螺杆冷水机组。截止2010年12月,盾安已经连续中标包括秦山、台山、福清等在内的12家核电站20多个项目,核级冷水机组市场占有率第一,成为中国核级空调的领军企业。
除了风能、核能这些世所瞩目的领域,盾安集团对能源的开发利用还深入到城市污水领域,世界首创的城市原生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能有效地利用城市原生污水、工业废热,乃至河水、海水,为城市提供充沛、可再生的冷热源。这一热泵系统不破坏地下水资源的分布,不会产生无法解决的污染物,在夏季还可以将建筑内部废热直接排放到城市地下污水中,而不是通过冷却塔或空调室外机组排放到建筑室外环境中,从而显著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在实现"零污染”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同时,企业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11年1月,仅与山西平定县就签订了10亿元的合同能源管理合同。
如果说盾安近几年来在新能源产业的布局有着"狂飙突进”式猛进,其背后则是在对中国中长期经济结构趋势深刻把握之上的高瞻远瞩。"在盾安高管每年举行的两次大会上,姚总都会请来一些权威专家对经济发展趋势进行解读,这也有助于盾安管理层对产业大势上有一个清晰的把握”,盾安企划总监李晖介绍说。而董事长姚新义在这种场合不止一次的强调"绿色低碳的大势是不可逆转的,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利用是十二五期间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方面。”
绿色建筑
盾安发展大厦是盾安集团总部所在地,同时又被媒体誉为"会呼吸的建筑”,这座由盾安自已建造的写字楼,以高达65%的节能率被评为"浙江省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第一名”,是2008年唯一入选浙江省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的写字楼项目。
盾安房产开始于2003年,这个起步并不算早,但一开始就走出一条绿色房产的差异化发展之路。2008年,盾安组建北京盾安绿色建筑环境研究院,为打造科技房产品牌提供技术支持,推进"节能、环保、舒适、健康、智能”的建筑技术,盾安发展大厦就是其中的一个案例。
绿色节能应用在这座大厦随处可见:双层呼吸式幕墙使气流实现"可呼吸式”调节,保证室内空气清新;同时,幕墙之间配置可随阳光强度自动调节的百叶窗,达到隔音、隔热、防水、防潮、防紫外线等效果,该幕墙比单层幕墙节能40%至60%。大厦采用盾安自行设计制造的节能型中央空调,节能30%以上;而各楼层使用的热水,也来自中央空调的循环用水。
环保的结果很美好,但投入与产出,是任何一个企业在初期投入时都会考虑的问题。问起盾安发展大楼为此额外投入了多少费用,李晖告诉我们:"3000万”。这个数字,颇可见盾安董事局主席姚新义的魄力。在他心里,有着一套极为朴素的理论:"环保是一个技术问题,没有克服不了的,只是愿不愿意做的问题”;"社会是公平的,今天的付出,社会是会看在眼里的”。盾安发展大厦的节能投入在10年内可获得投资回报,而绿色建筑对健康的益处将长久显现。
绿色生产
发展循环经济是盾安集团面向绿色未来的重点产业。由盾安集团投资建设的宁夏太阳镁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已建成投产一期3.5万吨镁及镁合金生产线,是国内目前单厂单条规模最大的生产线,也是唯一获得国家发改委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扶持的镁合金项目。
这条生产线另一个重要意义是绿色低排放。这是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上具有标杆意义的示范生产线。
太阳镁业从前期规划阶段即注重环保和节能设计,"在生产过程中逐步实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以及可循环利用”的原则,生产污水零排放,生活废水循环利用;废气经严格净化处理,达标排放。吨镁耗水指标14吨,比行业均值减少39%;节能竖式预热器回转窑锻造工艺,比传统工艺提高产量30%,热耗降低40%;蓄热式还原炉与传统还原炉相比,可节能30%以上;采用循环经济模式,通过综合布局金属镁和镁合金、硅铁合金、兰炭,利用工业废渣建设粉煤灰水泥厂和制砖厂等,逐步形成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最大程度利用好自然资源。
创新的节能方式同样贯穿于盾安的传统强势业务——中央空调产业。2008-2010年盾安机电先后成功研发出国际领先的低温风冷热泵机组、高温冷水机组、干式风机盘管机组等高效节能产品,这些还是国家"十一五”的重大支撑项目。如盾安高温冷水机组,通过优化螺杆压缩机排气孔口的方法,获得最佳内容积比,避免了过压缩所带来的功率损耗;采用多压缩单系统满液式蒸发器,提升了部分负载运行效率,整体水平处于国际领先,且能效比要比常规机组高30%左右,节能降耗显著。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盾安中央空调还成功签约2010年上海世博会德国馆项目。
事实上,盾安在环保方面的超前意识与作法可以追溯到企业的整个发展史。早在1994年,当盾安还是一家小小的铜配件加工厂时,盾安的工业废水就经过多道严格净化处理达到一级水质标准后再排入钱塘江,而当时,国家对排放的标准还只定在三级。"环境是人类的家园,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是盾安人应尽的责任。企业的发展不能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对环境的尊重,已成为盾安价值观的重要部分,被载入企业宪章。
从绿色低碳的生产与制造,到提供绿色低碳的产品与服务,再到创新绿色低碳的生活与工作方式,盾安董事局主席姚新义"求甘泉不求暴雨”的发展理念,使盾安始终致力于追求与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致力于为社会创造可持续价值。近年来,盾安相继获得"浙江省首届绿色低碳经济标兵企业”、"浙江省最受尊敬企业”等荣誉称号,正体现了社会对其发展理念的高度认可。
编辑: